01
自動駕駛以后,賣車不比賣服務
自動駕駛實現以后,車就變成移動空間,游戲、顯卡、腦機接口、元宇宙、巨大的生意。人坐在車里就是玩,路上玩,充電時也是玩。更驚險的是,以后方向盤就順理成章地成為游戲手柄,司機不用方向盤了,就來玩游戲。馬斯克描述的未來“駕駛體驗”,車不用開,玩就進入一個嶄新境界,也可以在車里工作。這個嶄新的境界是元宇宙嗎?雖然馬斯克不提Meta元宇宙的概念,但是近期特斯拉導入AMD銳龍處理器卻引起了波瀾巨浪。
AMD銳龍嵌入式處理器V1000,4核CPU,4x 512KB 二級緩存,4MB三級緩存,12nm制程,第九代APU構架。AMD的APU構架,最主要的特征是將處理器和獨立顯卡核心集成在一塊芯片,把CPU擅長的精密標量運算與傳統上只有GPU才具備的大規模矢量運算結合起來,體積小、能耗低,大幅提升電腦運算效率。
行家一看這個配置就知道,這是個“Powerful game engine”!它的低功耗特性是英偉達不可比擬的,AMD上車成為必然,當然,英偉達推出的”三芯“戰略,“GPU+CPU+DPU”合一,也另有元宇宙用途,不能上車就”步行“吧。
賣一臺車能賺多少錢?車內娛樂、工作和服務才是賺大錢的買賣。以后騰訊游戲想上車,要先過特斯拉和比亞迪這一關,有錢大家一起賺。
除了這些科技巨頭,很多視頻游戲公司也對元宇宙表達了濃厚的興趣,他們的愿景是,人們可以在3D體驗中聚集在一起學習、工作、游戲、創造和社交。
02
回顧元宇宙的定義
Facebook改了公司牌號為Meta,老大馬克·扎克伯格 (Mark Zuckerberg)更多的是從“虛擬環境”去描述元宇宙,他有私心,把公司從純社交信息服務延伸到帶著VR頭盔和AR眼鏡進行“硬件”社交,由此Meta就有設備留著客戶,增加了營收模式。
元宇宙是一個“宇宙”,你可以“走”進去,“觸摸”有“感覺”,“而不僅僅是在屏幕上觀看”。本質上,這是一個由無數相互連接的虛擬社區組成的世界,人們可以在這里見面、工作和玩耍。當然,這里需要借助虛擬現實 (VR) 頭顯、增強現實 (AR) 眼鏡、智能手機應用程序、腦機接口或其他電子設備。
元宇宙將是社交媒體的延伸,有許多公司和個人在元宇宙內經營自己的空間,這意味著所有事件都是實時發生的。元宇宙包括物質世界和虛擬世界,其生態系統包含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要素,例如化身(Avatar)、內容創作、虛擬經濟、社會可接受性、安全和隱私以及信任和責任等。
隨著VR眼鏡、AR眼鏡、智能手機、個人電腦和電子游戲機等進入3D水平,Meta把“元宇宙”推向風口,我來看看元宇宙的商機呈現。
03
羅大佑演唱會戴上眼鏡就“元宇宙”了
鋼鐵俠中的空中屏幕,速度與激情中的飛車“抬頭屏幕”,現在都用在游戲機和EV(TI DLP顯示)上,省去了車內大屏幕。很多科幻小說的想法最終都會被科學家們應用到科技中并使之成為現實。在元宇宙中,建筑師將能夠在他們的實體辦公室中展示數字建筑設計。不久前羅大佑的演唱會吸引了數千萬觀眾,若觀眾都戴上VR/AR眼鏡,就是“元宇宙演唱會”,這對演藝行業是一個顛覆。
元宇宙定義科技的未來不僅僅在于VR或AR,更是多種設備的混合體,它們可以訪問共享的在線世界,一個人有多重身份Avatar,這可能比當前的互聯網更具沉浸感和3D感。按照扎克伯格的說法,元宇宙將是社交網絡的下一個發展方向。要實現這一目標,人們需要戴上VR頭顯或AR眼鏡,將數字領域疊加到物理世界上,或者通過高科技投影系統將逼真的全息圖投射到現實世界中。
在大眾媒體中,元宇宙則是被描繪成一個完全沉浸式的在線領域,看起來與現實世界相似,但卻是由計算機生成的虛擬世界。VR頭顯和AR眼鏡最終會成為我們的眼睛和耳朵,它們比顯示器更具沉浸感和便攜性。人們可以通過VR頭顯和AR眼鏡在物理世界和虛擬世界之間來回切換,這將帶動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產品的創新和發展,給人真實與逼真的全息圖互動。
元宇宙對于個體的意義在于,人們可以用幾個數字化身來表達自己:一個是嚴肅的工作化身,一個是悠閑的卡通化身,一個是能和朋友一起玩耍的化身,還可以有一個在玩電子游戲時像機器人一樣的幻想化身……就是孫悟空72變吧。
04
微軟、蘋果Meta:逃不出安卓與iOS之爭
Meta依托Oculus Quest 2 VR頭顯,在“Horizon Workrooms”軟件上,實現虛擬會議,其中使用了混合現實桌面/鍵盤跟蹤、手部跟蹤、空間音頻和“Oculus化身”等,而“Horizon”有可能成為Meta生產沉浸式社會體驗的品牌。在Meta推波助瀾引領下,微軟、蘋果、英偉達和英飛凌代表軟件、智能硬件和半導體陣營都加入元宇宙大戰。
圖1:元宇宙商業組合
05
Teams聊天軟件意在Office元宇宙
微軟聚焦“企業元宇宙”,開發企業級公有云平臺Azure云服務,其現有的協作辦公軟件Team,加入了Mesh(無限網格網絡)混合現實功能,允許不同地方的人共享全息體驗,員工可以加入虛擬會議、發送共享文檔、使用3D頭像、體驗沉浸式空間。微軟將利用新的Mesh技術,在多個VR與AR頭顯之間打造共享的虛擬世界。對于Mesh與Teams的集成,微軟有可能是Meta在元宇宙領域的第一個朋友,微軟更是將其稱為“通往元宇宙的門戶”,是“一個持久的數字世界,由人、地和物組成的數字孿生體棲息于此”。Microsoft Teams是微軟即將推出的嶄新聊天軟件,一種Office的新體驗,微軟圍繞元宇宙有自己的打算。人們可以在虛擬空間使用自己的數字化身,并且共享 Microsoft Office的文件。
圖2:從辦公室到家庭,元宇宙覆蓋物質和精神世界
06
蘋果與Meta是iOS與安卓之爭
蘋果硬件開發方式和緊密的軟件控制方式幫助iPhone取得成功,但對于元宇宙來說,目前尚不清楚開放和封閉的生態系統究竟哪一個更好。Android設備數量超過iOS設備,但在美國和西歐這樣的發達地區,高端用戶和許多引領文化的人及開發者都更喜歡iPhone和iOS。所以蘋果一定會依托iOS基礎,大力發展創新產品,與勁敵Meta競爭。蘋果正在投資推動未來的虛擬空間開發硬件和軟件平臺,現已設計并制造了多個原型,比如雙8K顯示器、激光雷達 (LiDar)、多種攝像頭和生物傳感器等。與此同時,蘋果公司也在研發AR眼鏡,這種眼鏡看起來與普通眼鏡相仿,可以全天佩戴。蘋果有一項專利,叫做Bionic Virtual Meeting Room (仿生虛擬會議室) 的概念。該概念集成了硬件和軟件,以便在虛擬環境中與其他人開會。具體來說,參會人員被表示為數字化身,化身可實時傳達面部表情、嘴巴動作、肢體語言、頭部傾斜和其他手勢等。
07
元宇宙未來:混合現實
元宇宙的發展是漸變的,不可能某一天就算進入元宇宙。元宇宙對社交、商務和交易的最大影響是線上線下體驗模糊化,使線上和線下之間的區別將更難界定,也有人擔憂元宇宙尚未成為現實。盡管今天人們可以通過VR耳機沉浸在數字環境中,但這些環境更類似于視頻游戲,眼下的技術還不足以創造逼真的虛擬世界。從技術角度講,擴展現實 (XR) ——增強現實、虛擬現實和混合現實的結合,將發揮重要作用,成為社會和商業活動的關鍵媒介。如果這一概念能夠實現,它將像智能手機一樣對社會和行業產生變革。
來源:我愛方案網 ?鏈接:https://www.52solution.com/
本文來自投稿,不代表乾坤芯立場,如若轉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newbjbus.com/7803.html